馆藏文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馆藏文物 >> 馆藏文物

诸葛碗的介绍

时间:2018-03-23 16:08   点击::次 【我要打印】【关闭


         在中国,诸葛亮家喻户晓,他是各种版本的三国故事中能言善辩、神机妙算的能人贤士,也是造出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的能工巧匠,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令今人仍然捉摸不透的传奇。而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既有如《三国演义》这样的传世典章将其记录下来,也有许多具体生动的传世器物得以让我们一睹传奇的风采。

 据传:“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第6次带兵至五丈原时,他积劳成疾,病入膏肓。此时,魏国的主帅司马懿巴不得诸葛亮早点死去,当军探探知诸葛亮病情后,心中窃喜。深知司马懿心机的诸葛亮便设计了一种被后世称为诸葛碗的饭具,故意捧碗在军中大碗大碗地吃饭。探子看见后回报司马懿,说是诸葛亮食量很大,身体必好,前次打听的诸葛病情,谅是他玩的花招。此消息传出,大大动摇了司马懿的军心。”正所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诸葛亮正是用这个特殊的饭具给了司马懿一个坚定的“回答”。

 

诸葛碗,又称“暖碗”,是由浅底瓷盘和深墩碗套二合一烧制而成的碗类瓷器,内部中空,碗底有一个孔洞,瓷壁施以青花彩绘。

 

藏于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这件诸葛碗,产于明代,学名“明白地蓝花诸葛碗”,通高7.6厘米,口底分别为15.4厘米和6.2厘米。瓷碗内外壁绘有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碗内底部绘有一个骑鹤飞翔的神人造型。据研究资料表明,还有直接绘制诸葛亮进食的诸葛碗,其意甚明。

然而,据史料考证,所谓“诸葛碗”其实最早产于宋代,而三国时期并未出现这种造型的器物。因而上述“诸葛碗”的传奇故事大概已是后人杜撰,但另一方面,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可见一斑。

 

2.jpg


那么,除了象征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诸葛碗的烧制得以从宋代延至明清,其中又有什么实际的功用呢?

 

其实正如诸葛碗的别称“暖碗”所示,它还具有保温保暖的功能。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铝制保温碗、空心保温杯,也具有诸葛碗这样的双层结构,不过今天的保温机制是用中空的部分隔绝热量散失,而诸葛碗则是通过注入热水以保持碗内物质的温度。

此外,有人提出诸葛碗在民间常用于葬礼上的供奉仪式。生者用这样的器具盛放供养给逝者的食物,不需要盛放太多,而视觉上则表现出了生者的“慷慨”。不过这一说法尚无实证资料可考。

 

3.jpg


有明一代,中国青花瓷器发展到达了巅峰,高超的釉下彩瓷技艺和生动活泼的造型旨趣,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瓷器审美情趣和实用功能的高度结合。其实,不管是诸葛亮的匠心独运,或是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文化实践中的结晶,诸葛碗都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硕果。

 

参考资料:

1.王德安. 青花诸葛碗[N]. 中国商报,2004/02/26.

2. 叶喆民. 意大利所藏中国古陶瓷考察记略[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