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民俗文化│图腾信仰——苗畲盘瓠

时间:2018-07-12 16:04   点击::次 【我要打印】【关闭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二楼展厅怎么摆着几块破布哎?

啊喂?那可不是破布啊!

所以 那些“破布”是什么?

那是为数不多的被博物馆收藏的畲族祖图、族谱和祖旗,主要表达的是畲族的盘瓠信仰,是畲族民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等一下,夸瓜这个字念啥?

瓠(hu四声)


畲族盘瓠信仰,了解一下?


首先,谁是盘瓠, 吗  


(馆藏畲族族谱为道光年间文物,其中序言部分记载的正是盘瓠的故事)


大意就是高辛帝年间,帝后晚上梦见金龙后耳朵疼。太医从她的耳朵里取出一个小卵,这个卵后来变为“龙期”(龙犬),赐号盘瓠,养在皇宫里。西番作乱,辛帝下诏以娶三公主为妻为赏征将收服西番,龙期自告奋勇。飞到西番,假意投敌,趁番王酒醉不备咬其首级回朝献给辛帝。后变为人身,娶得三公主,荣归会稽山,后生下三男一女,辛帝赐姓: 盘蓝雷钟



除了族谱上的序言,畲族祖图以更形象的方式描绘了盘瓠故事。祖图,由数十个连续性片段组合而成的故事画,又称“环山轴”、“祖图长连”、“永远图记”等,以麻布、土布、或纸质为底,平图勾勒,浓墨重彩,多为条状横幅长卷,画面配有说明,图文并茂,以盘瓠传说为依托,展示畲族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文化习俗等。不同的祖图画面大同小异,大都复模了这样一个情节公式:盘瓠出生+揭榜征番+变身娶妻+移居山林+闾山学法+打猎殉身+族群迁徙=盘瓠故事。


(祖图局部)


族谱是公开的,但祖图是神秘的。祖图被畲民们视为带有一定灵力的法器,按照畲族的传统惯例,只在祭祖时才能展示,外族人不能轻易视之。它以更直观的形式,在特定时间的特定仪式中形象化地述说民族起源与发祥的神奇经历,其中贯穿着忠君报国、光宗耀祖以及居山安贫的思想。明嘉靖刊本《惠州府志》载:畲民“自信为盘瓠后,家有画像……岁时祝祭。” 祭祖当日,畲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来到本姓氏的祠堂,届时厅内悬挂祖图,摆放祖杖,开启族谱,具设供品,焚点香烛。族长主持祭祀仪式,领唱《盘瓠歌》或诵读祭文。所谓祖杖,是一根雕有状如龙首的木杖,是畲族显示远祖权威的象征物。每个家族珍藏一根,结在祖杖上有数十乃至上百的红布条,其上写祭过祖者的法名。



(左:馆藏清畲族金漆木雕龙首祖杖  右:馆藏清晚期畲族祭祀龙角)


畲民将盘瓠视作最早的祖先神,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融合交织产生的。图腾,“指的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一氏族的人都相信本群体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 ( 通常是某种特定的动物或植物) ,或是与某种特定物种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这种特定物种便成为特定人群的崇拜物和标志,这种特定的物种便称为该族群的图腾。图腾文化对族群的标志功能和凝聚功能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畲族先人会将盘瓠这一龙犬作为他们的祖先神呢?为了生存,畲族历时百年由广东向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人烟稀少的山区迁徙,至明清时期定居闽浙山区。自然条件的恶劣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狩猎在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使得畲民的盘瓠崇拜有了坚实的社会生活基础和牢固的思想感情,即将捕猎的得力助手龙犬视为民族图腾加以尊崇。同时,在迁徙过程中,作为一个外来民族,难免受到外族欺负。畲族借由盘瓠图腾文化标志族群,凝聚族民,共御外侮。还有一种说法是,畲族人民在民族压迫中朦胧地产生了依附中原王朝以求庇护的思想,经过长期历史过程的臆想和口传以及累层积造,产生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盘瓠传说。盘瓠不仅是畲族的始祖,还因有功于中原皇朝而成了高辛皇帝的驸马,这样高辛皇帝便成了畲族的圣祖,攀上了高亲,以便拔高本民族形象,从而改善民族地位。随着汉族统治的逐渐深入,深居东南山区的畲族也逐渐被汉化,并不断实现族群自我的宗族化。以带有一定族源史性质的盘瓠神话为内容,以宗祠、族谱、祖图等为载体构筑民族共同记忆,建构共同信仰。



参考论文:

1. 方清云:《少数民族图腾文化重构与启示——对畲族图腾文化重构的人类学考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

2. 马晓华:《从祖图看畲族的宗教信仰》,《中国宗教》,2007年第3

3. 孟令法:《口述、图文与仪式: 盘瓠神话的畲族演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

4. 韩常先:《畲族图腾文化新论》,《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