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时间:2018-07-12 15:27   点击::次 【我要打印】【关闭

一首《青花瓷》使得这一极具特色的中国瓷器更为人所熟知,在富有韵味的歌词之外,真正的青花瓷又有着哪些特点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一青花瓷碗上的纹饰是龙)


     


蓝白两色往往是人们对青花瓷最直观的印象,作为一种釉下彩(一次烧制而成)的瓷器,它没有复杂的色彩,白底蓝花或者蓝底白花是最常见的青花瓷类型。蓝色主要以氧化钴而显,虽然这一色彩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没有那么受到推崇,但它在中亚、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中却受到喜爱,因此青花瓷的不断发展可以说是受到外销刺激和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虽然早在唐代便出现了早期的青花瓷,但它的真正高峰是在明清两代,明代在景德镇设置了“御器厂“延续到清代并改成”御窑厂“,专门烧制供给宫廷的瓷器,与生产商品化瓷器的民窑形成了两大体系。



在青花瓷成熟的明清两代,不同时期的也往往有着不同的特点。明代早期烧制的青花瓷保留了元代纹饰饱满有力,器型较大的特点;釉料使用的是“进口料”——苏麻离青,有着呈色浓郁的特点,在颜料较厚的地方还会出现泛的斑点;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仍然可见不少的伊斯兰风格。到了明代中后期,器型上也不乏较小的器物;釉料选择上也出现了更多组合,如江西乐平的平等青搭配西域传来的回青料共同使用,呈现出不同浓淡的色彩;在纹饰上可以看到正德年间的阿拉伯文字纹饰、嘉靖时期的道教元素以及隆庆年间大量的福禄寿纹、锦地开光纹等等,呈现出异域风情与本土文化交织的景象。官窑虽然精品较多,但从明代中期开始民窑烧制水准就不断上升,到了万历时期更是成为了主流,风格也从与官窑相近发展出文人画风格。


清代的官窑从顺治时期开始恢复,康熙时期青花瓷的青料选用浙江青料与云南珠明料,色彩浓艳,同时有浓淡分层次;在装饰题材上也有人物故事、耕织图、刀马人等等丰富的种类,民窑则颜色相对灰暗一些,也出现了一些质量与官窑相差无几的瓷器。到了雍正时期则以淡雅见长,好仿明代青花,对铜红色呈色能够很好控制,因此青花釉里红这一多了铜红色元素的青花品种的工艺在雍正时期达到了高峰。从乾隆开始青花瓷虽然装饰繁缛、器型多样,但整体的占比逐渐减少了。



直至今日,青花瓷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更多地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元素,出现在服装、文创等各个方面之中,焕发着不一样的生命力。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二楼长期展出一批青花瓷,欢迎参观。


参考文献:

《唐代青花瓷探析》张松林,廖永民 《中原文物》2005年第三期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收获与相关问题研究》 秦大树,钟燕娣,李慧 《文物》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