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文物“活化”!我厦这支团队做到了!

时间:2023-05-25 08:54   点击::次 【我要打印】【关闭

就在今天!

厦门大学“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

正式启!

我校多座展馆“梦幻联动”

“数智赋能 文博育人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

开展一系列精彩有趣的互动活动


青春厦大
,赞35


左右滑动查看博物馆日精彩现场


还记得今年元宵节颂恩楼前

令所有厦大人惊艳的AR秀吗?

电影学院副教授陈俐燕带着厦门大学智影动力工作室

又来“搞事情”啦!


在人类博物馆展厅内

基于元宇宙技术创作的

《雄鸡图》系列水墨数字作品



该作品将水墨、动画

与“AR”/“VR”相融合

对水墨交互动画进行前沿艺术探索

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作品由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

组建项目团队

历时一年创作而成


(数字人讲解员)



山石翠竹,雄鸡傲立

随着观众左右摇杆、控制抓握按键

雄鸡啼鸣、展翅、漫步、飞行

跟随着雄鸡的脚步

山石、竹林、草地

景别不断变化

一幅幅立体的水墨画

在观众的眼前徐徐展开

灵动飘逸又真实可触

带给观众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这样一个具有突破性、前瞻性的作品

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现在

让团团带你走进

《雄鸡图》国风影片的幕后故事



故事的起点



厦门大学人类馆的馆藏众多,为什么会选择《雄鸡图》作为国风影片的主角呢?作为项目执行制片人,厦门大学档案馆的谢华斌老师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初心。


他认为,这幅《雄鸡图》是徐悲鸿先生1950年代初的得意之作,不仅在色彩、形态、构图方面独具风格,还有着很深的历史寓意。图中雄鸡,冠似烈焰,眸亮如星,昂首挺立,眺望远方,意喻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祖国美好未来充满了希望。




更重要的是,这幅《雄鸡图》背后有着令人感动的故事。1953年,徐悲鸿先生将《雄鸡图》作为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开馆贺礼,寄托了他对人类博物馆的厚望,也满怀着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欣喜。《雄鸡图》也是徐悲鸿与人类博物馆首任馆长林惠祥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二人因抗日筹赈结识,因共同的爱国赤诚结下深厚情谊,成为一生挚友。



概念的创新


中国水墨留白写意,现代三维建模技术具体写实,二者有着天然的矛盾。《雄鸡图》的创作本身已完成了由三维实物到二维平面的转化,如何再将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VR,同时最大限度地表现中国画的意象化,还原水墨的感觉?项目导演陈俐燕时常和谢华斌深入研讨,相同的理念碰撞出共鸣的花火,二位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完成这个充满挑战但意义非凡的项目。


(谢华斌老师绘制贴图)


再回忆起这场愉快的合作,谢华斌老师话语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我们厦大的学生都太了不起了!作品的完成度远超想象!” “未来,我们一定会探索更多‘文物活化’的可能性,这是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而这,确实是一次文博与学科交叉融合的有益、有趣的探索。




过程的艰辛


 如何让“水墨雄鸡”

 破次元壁,振翅飞翔?


作品的背后,是项目师生团队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


为了解决让雄鸡自然动作这个难题,陈俐燕带领学生观看了大量公鸡走路、奔跑、展翅等动作的视频,研究鸡的肌肉纹理与骨骼,仔细揣摩其运动轨迹。他们多次走进养殖场,花了大量时间观察公鸡走路、啼鸣的真实情态。多番努力、几易其稿后,最终实现了水墨雄鸡的动作仿真模拟。


除了仿真模拟,项目团队还格外注重高质量的艺术提炼。特邀厦大艺术学院洪惠镇教授、毕士明教授担任艺术顾问。耄耋之年的毕士明教授特意为项目团队授课,生动有趣地讲解动画造型细节,加深团队成员们对水墨画中动物造型和姿态的理解。


(陈俐燕副教授现场指导)

(毕士明教授现场指导)

 雄鸡的水墨羽毛从何而来?


水墨与动画的创新性结合,核心在于对“鸡”水墨羽毛的动态表达。如何将三维模型渲染出写意笔触?师生们又开启了近五个多月的探索试验。


为了使羽毛在元宇宙中生动呈现,成员对雄鸡身上的每一根羽毛进行独立建模,独立贴图。他们搜罗了大量水墨画笔刷样式,通过无数次对比选择出效果最贴近国画的一种,在软件中将绘制出的羽毛烘焙成贴图,一根一根贴到雄鸡的骨骼上。经过近160天的日夜打磨,雄鸡的灵动与飘逸终于得以在元宇宙重现。



 “虚拟拍摄+水墨风格”

 如何形成?


如何将徐悲鸿的中国画笔墨技法融入三维动画之中,实现中国水墨画写意与写实的结合,是项目所要解决一道难题。同时,“虚拟拍摄+水墨风格”更是首次尝试,可参考资料少,给团队带来了更大挑战。


影片中真人出演的镜头,项目团队采用虚拟拍摄的方式,实时合成人物和三维虚拟背景,后期通过AIGC技术将真人表演转成水墨动画。由于过往经验难以适用,团队重新开发了插件,解决了原有AI风格不统一,衔接不流畅的问题。




“追求方便快捷还是确保出图质量?”团队成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那段时间大家经常在工作站通宵。” 团队成员王艺霖和张馨木分享起这段经历时,仍难以忘记当时的艰难。但历经辛苦后的成果没有让大家失望,看到屏幕中活灵活现的雄鸡时,成员们纷纷感慨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感觉自己走进了水墨画中”

“从来没有想过博物馆可以如此生动有趣”

“仿佛我透过文物触碰到了历史”

“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给文物赋予了新的生命

很奇妙的体验,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的活动

雄鸡展翅的那一刻惊呆了,做的真的很棒!


参与体验的同学们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尽精微而致广大”

是徐悲鸿先生的创作理念

也是后辈“博物馆人”对其精神的赓续


文物不语

但他们融入创新

让文物传递历史的“声音”

科技无情

但他们借助科技

使文物焕发新生的“温度”

“雄鸡”展翅

彰显了厦大师生勇于探索的蓬勃朝气

也暗含了“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主题


期待着

更多厦大人一起凝“新”聚力

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闪耀出新光彩!



  


策划 | 李雨芊

文案|李雨芊 孙术琼 邱莉婷 张敏

图片 | 唐晓宇 赵钰迪 陈文琳 李晓丹 刘嘉怡

排版 | 聂雨石

责任编辑 | 曹书圆 段颖 黄雅函 彭靖 赖婧雯

技术支持|杭州易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