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我国第一个人类博物馆的创建者——忆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

时间:2017-09-18 09:50   点击::次 【我要打印】【关闭


    厦门大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厦门市南部海滨。在绿树掩映的校园中有一座普通的楼房, 楼前悬挂着著名画家徐悲鸿题写的“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的牌子。这所博物馆是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中唯一的人类学专科博物馆。它的创建人, 就是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

    林惠样, 福建晋江人, 一生中奔走四方, 历尽艰辛, 用他的勤劳和血汗培养人才, 苦心经营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人类博物馆, 为我国人类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有真才便好, 何需资格文凭”

    林惠祥教授自幼就勤奋好学, 十二岁入福州东派学堂, 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 后因家贫亲老, 又嫌学校的教学进度太慢, 便在家中自修。“有真才便好, 何需资格文凭。”这是林惠祥的信念。他自修二年, 晨夕勤课, 达到中学毕业的水平。后随父前往菲律宾, 在一米厂内任书记工作?? 仍坚持自学不已。他从报刊上读到一个马车夫通过自学, 取得成就的事迹, 非常感动, 引为自己的榜样。所以, 他身在米厂工作, 却始终坚持自学。后来, 陈嘉庚先生捐资创办厦门大学,学生可免学膳费。听到这个消息, 他无比高兴, 考入读书。

    在厦大学习期间, 他虽因成绩优良而获得两次甲等奖学金, 但仍不敷日常生活费用, 只好于课外兼任中学教学, 每日步行数里赴校, 路上尚需翻越两个山岭, 十分劳苦。他就是这样艰苦学习四年, 终于获文学士学位。厦大毕业后, 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 学习期间费用自负。他常以面包就冷水为餐, 生活极为穷苦。因他勤奋学习, 一年后即获人类学硕士学位, 提前毕业。

 

“只身赴台湾,考察高山族”

    林惠祥应蔡元培邀请任大学院特约著作员, 后又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的助理员。1929年受中央研究院委托, 化名林石仁, 扮作商人持中国护照,单独深入日本侵占一下的台湾, 作实地调查研究。

    林惠祥在台湾进入高山族同胞聚居的山区, 历尽艰险, 搜集高山族风俗文化标本一百余件。当时山中交通十分不便, 他曾买到一条樟木制成的独木舟, 雇高山族人偷偷运出, 路过一条铁索桥时险些坠入探渊。而日本警方曾怀疑他是中国特务, 派人跟踪, 险些出事。林惠祥教授置生死于度外, 终于将文物全部带回, 并将调查研究结果, 写成《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一书。林惠祥此行收获, 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 受到极高评价。

    1935年林惠祥在厦大任教时, 为了倡办人类学标本陈列馆, 增加更多的文物标本, 于暑假中第二次赴台湾深入高山族地区调查。当他抵达基隆时即被日本警方扣留。后虽然释放, 仍受日本特务严密监视。但他巧妙周旋, 工作两星期, 终于获得高山族刀、枪、弓、箭、衣、饰、雕刻物、船模型、石器以及音乐柞等器物数十件, 返回大陆。林惠祥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高山族的学者。

 

“著书立说,自筹博物馆”

    自1928年起, 林惠祥就开始从事人类学?包括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学等% 的研究。年他在厦门大学担任教职时, 深感人类李书籍太少, 就自己动手搜集中外有关材料编写讲义。数年中写成《文化人类学》、《神话论》、《世界人种志》、《中国民族史》等书。其中《文化人类学》是当时国内有关人类学方面的重要著作, 材料丰富全面, 对人类学总论、略史以及物质文化、社会组织, 余教艺术、语言文字等方面, 都作了详细全面的论迷, 是研究人类学, 特别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在积极从事人类学研究和教学的同时, 林惠禅述深感实物标本产重不足, 而当时反动政府又不拨给经费, 于是他省吃俭用, 用自己节省下的薪金和稿费, 在厦门大学西侧建造一所两层楼房, 开辟了肠??一个人类学标本陈列所。他把自己自费收集到的及南洋华侨热心捐赠的标本, 共计三、四百件陈列其中。后来又在陈列室的基础上创立了厦门市人类学博物馆筹建处, 供厦门大学历史、人类学教学使川, 并欢迎中小学师生参观, 以宣传普及人类学知识。


     “坚持民族气节,同反动派斗争”

   1937年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林惠祥避难南洋, 同时对南洋民族进行研究。在日军占领新加坡时, 林惠祥坚持民族气节, 虽然生活极为贫困, 宁肯租地开荒务农, 也拒绝做日文秘书和翻译。国外资产阶级学者曾出高价, 想收买他的珍贵文物标本和图书资料, 他生活虽极端困苦, 但拒绝出售。在南洋期间, 一次日本宪兵搜查他家。他毫无畏惧地坐在一个装古代武器的箱子上, 用身体掩护这批文物, 决心与这些文物共存亡。幸亏日本宪兵没有发觉, 这批文物终于被保护下来。

    抗战胜利后,1947年林惠样继续在厦门大学任教,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腐败, 他十分气愤。在厦大历史研究室他主持了一个“人类学标本展览会” , 在展览中把学生运动资料同时展出, 做为对国民党反动派暴行的揭露, 因而招致反动派的忌恨, 受到警告。但林惠样教授对此毫不惧怕, 而且公开同情和参加反饥饿、反美扶日运动。甚至在白色恐怖下的讲台上, 公开讲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反对国民党挑起的内战。在厦门市解放前夕, 国民党反动派把他投入监狱。幸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厦门市, 他才死里逃生。

 

“实现了创建人类博物馆的夙愿”

    解放以后, 林惠样教授在党的领导下, 焕发革命朝气,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 为我国的人类学研究和教学, 贡献出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多年来林惠祥在教学工作中严肃认真, 谆谭教导年轻一代, 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他接受党交给的任务, 担负起培养实习研究员、助教、讲师和研究生的工作。他不仅在课堂上认真讲学, 还经常率领同学爬山越岭, 进行野外考古实习。

    他积极提倡和创办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1951年, 他把自己大半生中所收集到的、在战争中用生命保护下来的近万件文物和图书, 全部捐献给国家, 并建议在厦门大学设立人类博物馆。他的这一行动受到了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的大力支持。当年年底, 由中央教育部批准建馆, 并拨经费筹备。1953年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正式开放, 后经不断扩充, 已成为一所有三十多个陈列室的博物馆。

    这所博物馆陈列有原始社会和古人类复原模型, 南洋、马来亚石器, 华北地区新石器和彩陶, 福建?? 台湾和东南其他各地新石器, 历代铜器、玉石器、陶瓷器、明器、武器、货币、甲骨、印章、社会仪式品、宗教品、雕塑品、建筑物、石刻、字画、历史文件、衣服饰物??中外历史人物和社会发展史模型。博物馆还陈列有舍族??高山族、南洋各民族以及日本、印度等地文物, 世界人种模型、图画等。特别是林惠祥教授解放前两次在台湾收集到的一批石器和高山族文物, 对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以及对认识祖国多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的高山族, 都提供了极丰富的实物证据。林惠祥教授希望这种人类博物馆全国应该多办几个, 以推广和宣传人类学知识。

    林惠样教授一贯热爱祖国、热爱党,1957年9月27日, 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工作, 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党、献给人民。林惠祥教授生活和工作极为俭朴, 他所用的稿纸, 经常是别人用过一面的废纸。他出差到北京,不住大旅馆, 而在小客店住三四个人挤在一起的房间。1956年, 他把自己唯一的财产一一幢两层楼房也捐献给厦门大学, 真正做到公而忘私。

    林惠祥教授于1958年因病逝世, 终年五十八岁, 在他艰苦奋斗的一生中, 不但结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类学遗产, 还有他那刻苦好学的精神和优秀的品德? 林惠祥教授水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表率。